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统战时评

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25-04-28 16:48:32  来源:《红旗文稿》杂志  【字号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必须以坚定决心、系统思维和创新举措,不断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形成自觉,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为开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是读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把“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作为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深刻反思和高度自觉,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积极回应。

  坚定的人民立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能够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坚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底气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出发,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把外靠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两个答案贯通起来的重要结合点,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鲜明的务实导向。求真务实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涵,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关于怎样制定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不痛不痒的,四平八稳的,都是空洞口号,就落不到实处,还不如不做”。关于怎样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言必行、行必果”。坚持有的放矢,从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对党的形象损害最大的地方入手,从具体事情抓起,精准发力、直打七寸,成功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深入整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问题,深挖细查快递送礼、公款旅游等隐形变异问题,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紧盯不放,一系列歪风积弊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集中纠治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一大批改革部署得以落实到位;针对餐饮浪费和“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联动联查,风腐防治的防线不断筑牢,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变化。

  突出的廉洁要求。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党中央制定出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其中,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党中央率先垂范,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防微杜渐,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从遏制“月饼里的奢靡”、“舌尖上的腐败”,到整治“餐桌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再到纠治“会所里的歪风”,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得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作为改进作风的“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实,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既治标又治本,既“治身”又“治心”,着力在政治上打造“青山绿水”。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污染源”、拿起“手术刀”,既注重结合实际、立行立改,更注重探究规律、综合施治,从源头上净化从政环境,一系列强有力“问题清扫”带来了党内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显著增强,党内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变得更加清爽,党员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以务实的改革精神、清廉的工作作风,察民情、晓民意、解民忧、排民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状况显著改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潜规则”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和不理性、不文明消费习俗被逐步破除,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私车公养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厉行勤俭节约影响各领域,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逐步构建,干干净净的创业风气正在形成,全社会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更是我们党完成重大使命任务的助推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以高度政治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以好作风、好形象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经过长期努力,全党转作风改作风的思想政治根基不断巩固,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有力提振。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新风正气,既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引领伟大变革的重要因素,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不可蜻蜓点水,不可虎头蛇尾,不可只是一阵风,否则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作风问题不断反弹、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新时代新征程,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既要以“钉钉子精神”抓阶段性突破,更要以制度性重构促长效性治理。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认真梳理分析,找准作风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抓出成效。

  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方面,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应紧盯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引导领导干部带头查摆自身作风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带头从严要求自己,带头转作风、树新风,以上率下带动形成良好风气。把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结合起来,确保政治责任压紧压实、纪律要求提醒到位。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注重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落细落小、到边到底”。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保持“严”的力度,又要拓展“治”的深度,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探索运用“三不腐”一体推进理念纠治“四风”的实践路径,深挖腐败案件中存在的作风问题,风腐同析、风腐同查、风腐同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步推进,通过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既弘扬革命传统、宣传廉洁榜样,又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健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制度,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把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陈洪玲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