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执着、坚持,造就辉煌的人生——访福建海坛隧道工程公司总经理许扬明
许扬明,人称 “隧道专家”,瘦高的个子,慈祥的面庞,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自认识他以来,总见他不是行踪不定,忙于飞来飞去,到各地隧道工地查看,拍板生意上的一些事情;就是招待朋友,帮朋友做事,到哪儿都成为受欢迎的人。现在他有钱,但真正让他快乐的不是拥有的财富,而是他能用钱去换取快乐。他认为他过去尝过没钱的滋味,现在有钱能帮助家乡修桥铺路,建校助学,帮助需要他资助的弱势群体,他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财富观,拥有财富,而不独占财富,做老板做到这个境界,并不容易。
儿时编织的赚钱梦想
1953年9月16日,许扬明出生在福建东南沿海四面环水的平潭岛,虽然家在农村,但他的父亲许明达1958年是主管三个公社的工业区的一个科长。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他所管辖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能称得上是工业生产的企业,但分管工业的科长毕竟是个不小的角色。
许扬明7岁开始上学,聪明但调皮,也许是缘于耳濡目染和生就的经商本性,他在9岁的时候,就想既然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他父亲管理下干活,他是不是可以放学后去卖点花生、茶水给他们?于是凭借父亲的面子,他去人家那儿赊账,一次赊5斤花生,分成生、煮、炒三份。一开始他连秤都不会用,叔叔阿姨就帮他秤分量,结果5斤花生卖完后、他就会用秤了。每天一放学和星期天,他就去工业区边官井街卖花生,又卖茶水,一碗茶2分钱,生意还挺红火。赚了钱他就拿去交学费。
到了小学二年级,他想加入少先队,人家说他调皮,不让入队,后来好歹进去了,他就用父母给的零花钱和他所赚的钱,买了几百本连环画送给学校图书馆。对同学,他既讲义气,又出手“大方”,不但当上了班干部,身边还聚拢了一大帮小朋友。他笑着说,一打架,大家就都来帮他。
一个人一辈子都难以抹去家庭的烙印。许扬明的祖上三辈都很穷,按他的说法是当“长工”。解放后,他父亲跟着共产党,表现积极,一步步高升。他父亲没有文化,就只会签他的姓名,但却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工人又都很好。那时乡里有修理厂,什么工种都有,他爱给工人讲笑话,人缘很好。他还是个戏迷,古戏他都懂,乡村的好些戏院都是他领头修建的,所以戏班子的人都认识他。无疑,父亲的经营意识和管理才能,以及他善结人缘,对许扬明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铸就他很早就萌生经商赚钱的念头,一辈子广交朋友,乐于和朋友一起干事的性格。
许扬明父母茹苦含辛支撑家庭,抚养子女成人、成才。故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倍加珍视。在他成功之后,他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姐妹的提携,在乡里传为佳话。去年12月,他为其母举办八十大寿寿宴,来自全国各地和省县及当地的名人多达860多人,收到的单位与个人的祝寿花篮多达300多个,这也标志着他做人的成功。
风雨兼程创业路
“文化大革命”中止了许扬明的求学生涯,1968年他刚满15岁,就开始当锻工学徒,一打铁就溅一身火花,非常辛苦。后来他凭借父亲的关系,进了国营单位平潭苏沃造船厂做锻工。这时候开始用机械,不至于再溅一身火花。但锻工的活难度很大,许扬明一看师傅打什么像什么,就处处留心,潜心学艺,并抢干重活累活,结果没几个月就会像师傅那样把握好锻打的角度、力度。但对自幼就想做生意的许扬明来说,他不会满足于当一个好锻工。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从国营单位出来,又开始做生意。他到一个朋友家,发现他爸爸拉了一车废铁废钢回来,就打听是从哪儿买的。一知道是从三明买回来的,就准备了150元钱,约一个朋友不去,就改约他的姐夫一道去。第一次拉一车废铁废钢回平潭,一倒手就赚了2000多元,一人分了1000多元。以后连续去了三四次,还去过永安。倒卖废钢的生意,后来不好做。这时许扬明发现平潭有人和台湾商人做瓷瓶装的中药补酒生意,他就趁机约几个朋友到全国各地寻找。到了烟台三鞭补酒厂,发现这种酒供不应求,特别是有酒没瓷瓶。许扬明抓住这个商机,通过朋友的贸易公司与酒厂签订装酒合同,由酒厂提供瓷瓶的设计图纸,到景德镇一家瓷厂订做瓷瓶,然后再拉回烟台装满三鞭补酒,运回平潭卖给台湾商人。本来这么一折腾可以赚不少钱,可惜那时国家还没大开放,政策不允许,结果也没赚多少钱。后来许扬明发现景德镇开关厂有大量铜坯加工件,浙江人很早就介入这一行生意,把铜坯件拉回浙江小厂加工,加工后再拉回景德镇卖给他们做高压电器的开关,赚了不少钱。可许扬明在平潭创办的良友机械厂,通过朋友渠道与景德镇开关厂签订加工合同,把铜坯拉回平潭,因为当地加工厂少,工人手艺又不高,报废率高,加工费也比浙江高许多,结果不但不赚钱反倒亏损。加工铜坯的生意做不成,许扬明又发现用铁屑可以制成铁球,供水泥厂做搅拌水泥用,就又回到福州开办铁球厂。接着又回到平潭做起水泥生意,先用后付款,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到福州代订不同牌号的水泥,避开仓储和中间环节、售价比别家的便宜,结果生意越做越红火,与此同时还将水泥批发给各个水泥店,结果几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此外还在深圳创办过水泥袋厂,也从事过木材生意,到永泰山区拉回千年老树木,拉回来就赚钱;乃至钢材生意,他也干过。
人生贵在有梦想,有目标。有梦想和追求,不管历经多少艰难曲折,但积累了阅历和经验,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许扬明在从事隧道工程前的十多年间,总在不断寻找商机,不放过任何能够赚钱的机会,并且勇于尝试。虽然他在经商的道路上,一度迷途,一度跌跤,吃了不少苦头,酸甜苦辣,足够他回味一辈子。他那些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教训,特别是他亲身悟出的商道,毕竟为他后来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从商的过程中,编织起来的广泛、良好的人脉网络,更是他后来做强做大自己企业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直面艰辛,坚韧不拔
大凡成功的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于直面人生的艰难困苦。他们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肯受常人不能受的罪。在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不丧志,不灰心,跌倒了爬起来,抚平伤口,再继续前行。
在八十年代末,许扬明做铜坯加工生意,如前所述,在平潭老家赚不到钱,而浙江加工厂多,工人手艺熟练,加工的工钱低而报废率又少,因此他就决定从景德镇铜厂拉铜坯到浙江去加工。他告诉笔者,有一次拉了一车铜坯件到浙江,本估算可以赚5万多元,但因心存侥幸,手续没开全就上路。一路上连过15关,而那天晚上到了金华下面的一关,在转弯处眼看车子就要拐过去,就那么几分钟,碰上查走私的检查组,命令他们把车上的货物全部卸下。
从浙江返回江西的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这时候肚子实在饿了。许总说,“我们只好先找个饭店吃饭,饭钱共76元,可我上路时随身带的1000多元全花光了。没钱付饭费,我只好撸下手上价值700多元的手表押给饭店老板,但他不信会值那么多钱,我只好跟他一起找修表师傅鉴定,最后才让我们离开。返回景德镇找铜厂厂长,厂长又不在。待我们返回浙江,发现大半车货物都被人偷走了。本来顺利的话,我个人可以赚3万多元,现在反倒亏了一万多元。人家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想起货没了,那回吃饭又遭老板刁难,心头一酸,眼泪就哗哗下来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时平潭民间做会,我入会又亏了10多万元。这时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去外地骗一车货回来抵债。我人穷志不短,这种坑蒙拐骗的事我不会干。如果那时我干了,就不会有我许扬明的今天。后来还是靠我人缘好,浙江一个朋友扶我一把,我又继续做铜坯加工的生意。”
血汗铺就的隧道
隧道工程是地下作业,工程难度大,作业条件差,且各地、各处的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差异性大,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特别是没有丰富施工经验和不惧艰苦,不畏艰险性格的绝对不敢问津。许扬明,自幼练就胆大、吃苦、敢于冒险的性格,自1992年他北上京城,同他姐夫、弟弟带着施工队伍承建首钢皮带走廊、西单过街通道开始,就表现出了顽强的性格,不屈的意志,和敢冒风险的为人风格。
西单过街地下通道,为赶在残奥会召开前完成,工期只有不到两个月,许扬明告诉我们,这期间他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1995年他承接广州一号线的隧道工程,遇到了广州地下全是烂泥,工人身上全起泡,有时污水滴到身上,皮肤就会烂掉。有的人实在支撑不住,陆续走掉了不少工人。后来我们就为工人购买工作服,每天熬药给工人。上千工人,每月仅药费就花了几万元。经过千难万险,1998年终于提前完工,被评为优良工程。
东单至王府井的区间隧道,同王府井地铁站对接,然后横穿对面的外经贸部还有个出口。这个区间隧道,在当时是全国地铁跨度最大,深度最深,设计最为复杂的一项隧道工程。同时要赶在建国50周年复八线地铁通车之前完工,工期异常之紧。竖井要打30米深,然后再打隧道里面的四个大断面,施工难度非常大。许扬明告诉笔者,竖井打到十五六米深,水就开始漫出来,险情不断。当时大家估计不能按时完工,后来我们同地铁专家一起讨论,研究修改设计方案,又加道工序,硬是拿下这块硬骨头。工程后来获得了“鲁班奖”,北京市科技二等奖,每天都有几十号人来参观。
为了保证工程能顺利完工,许扬明不无感慨地说:我每天盯着施工现场,生怕出问题。每天早上6点多下去察看一趟,到下半夜一点多再下去一趟,一天至少下去四五趟。我是工地总负责人,要协调各方面关系,检查督促施工安全;遇到问题要拿出现场处置方案。我们每天都开碰头会,反复研究。成天悬着一颗心。
有一天,我去广州碰到中铁十六局段务处负责人,他对我说,“你这个人胆子真大,我不敢干,也不想干。我同你是对口干。当时我每天都盯着你们看,看你们是否偷工减料,是怎么干,怎么抢工期的,结果发现你们现场施工组织得非常好,干得确实比我们好,佩服。”
16年来许扬明公司承接过北京、广州、深圳、沈阳、石家庄、郑州、四川、青海等地的地铁、公路、铁路的许多隧道工程。他还干过热力管道、电力管道。别人不敢接的工程他敢接;别人干不了的工程他干得了。难度最大,风险最大,他也敢接敢干,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在隧道工程界,他享有声誉,有“隧道专家”之称。但只有他心理最清楚,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隧道都是用工人的血汗铺就的。像宜昌至万县的铁路,开挖隧道时严重透水,透水地段长达800多米,双线隧道总长1600多米,光抽水就抽了6个月;青藏铁路西宁附近的关角隧道,海拔4500多米,是1958年部队工程兵靠人工艰难拼搏到1976年才开通的,后来透水厉害,整修了三次也没整修好,最后还是找许扬明、许扬华兄弟的工程队去整修。从事隧道工程的16年,其间的酸甜苦辣,悲欢苦乐,将永远沉淀在他的脑海里。
成功背后,站着贤惠的妻子
许扬明的成功,得益于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他自己讲到他就爱同朋友、乡亲聚会。在他经商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给了他许多支持和帮助。1983年,在他生意连续亏本,举步艰难的时候,是一个浙江的朋友,连借条都没开,就借给他7.6万元,马上打到他的账号。在北京承接隧道工程,急需大量的模板,是一个要好的首钢领导动用了9个分厂生产的各式模板,不仅满足了他的工程需要,还让他有能力向别人提供模板。这恐怕是源于许扬明从小受他父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家庭影响。
在谈到朋友对他事业的帮助时,许扬明充满感激,他说朋友为他提供商机,提供合作机会,提供资金,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就向他伸出援手,让他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乡亲的关爱。反过来,许扬明对朋友,对乡亲,对事业的合作伙伴,也都是以诚相待,在他后来有能力的时候,他乐于助人,有口皆碑。
许扬明有今天,除他自己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和得益于兄弟、亲戚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外,最让他为之动情的还是他的妻子林传英。许扬明与林传英婚后,养育了5个孩子。林传英不仅把孩子培养成人,(现在女儿大学毕业,均在单位工作;大儿子许彪,小儿子许清,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北京,都能独立主事,并承继家风,受人称道)而且异常勤劳,在广州承接隧道工程时,她每天一早5点钟就起床。早年在平潭老家,她做银行食堂的炊事员,后来当县农业银行的庶务长,同时还要种地,干农活,在平潭平原乡称得上数一数二的好媳妇。许扬明告诉笔者,后来他带她出去,主管财务工作,帮他管钱理财。他介绍说在广州,760多人的工程队伍,她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发工资时都是叫名发放。林传英是家庭的好主妇,儿女的好母亲,丈夫事业的好帮手,员工的好老板娘,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牺牲了自己,成就了丈夫。相夫教子,助夫成功,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女性的传统美德。
追逐财富是为了追求快乐
许扬明出身农村,在计划经济年代,全国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种的洋白菜,菜心拿去卖,外边的菜叶切碎当馅做包子。许扬明说,当年能吃上两三片番薯片,就觉得很满足。正是饱尝没钱的滋味,遭遇没钱的窘境,他才对钱有深刻的感受,他从小做梦就想拥有许多许多的钱。数十年来,他历经艰辛、不懈拼搏,为的是改换门庭,让家人过上有钱的富裕生活。但当他后来终于积累了财富、拥有了越来越多金钱的时候,金钱带给他的却不仅仅是功成名就、衣食富足的良好感觉,而是他能用自己拥有的财富去帮助弱势群体,帮助家乡的乡亲,做他喜欢做的公益事业。他说单纯挣钱不是他的人生目标,他追求的是人生快乐。他说这些年来,他为同他的家族有关联的平潭四个村庄修桥铺路,建校助学捐了许多钱,包括最近为修建平潭海峡大桥捐资100万元,他从心里感到高兴。
在北京,他是平潭同乡联谊会的副会长,北京福州商会平潭分会的会长,也是北京福州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在经济上,他是最积极、最慷慨出资的企业家之一。凡商会、同乡会号召会员积极参与公益和慈善事业,他总是首先表态,带头捐资。特别是长期关心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捐资助他们圆梦。这次汶川地震,他除通过福州商会和以企业的名义捐资外,作为会长的他还带头在北京福州商会平潭分会设立20万元的奖学金,用于资助日后考上北京的10位地震灾区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课程。许扬明一再表示,他为公益事业捐资,为朋友之间聚会花钱,是他人生的一大快乐。
快乐是一种自我感觉,有钱不见得就快乐。而一个人能挣钱,又能让钱发挥最佳的效应,让钱不仅带给自己快乐,还能带给别人快乐。拥有财富但不占有财富,而是让手中的财富发挥最好的配置,最好的社会效应,我相信拥有这种财富观的企业家,他的精神层面的富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没有钱万万不行,但钱多到超过了个人和家族正常享受的限度,也只是个数字,因此金钱并不能带给人全部的幸福。如能从追求物质享受提升到追求精神层面的价值与快乐,积极履行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那样才有可能伴随自身财富的增加而日益感受到精神的富足,身心的愉悦,体现做人的尊严、自由和潇洒,使自己成为受人尊重、受人欢迎的企业家。这是笔者采访许扬明,写完这篇专访此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