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异地商会开创捐资助学新模式
“君自故乡来,有难我来帮”。不让一个家乡学子在异地缴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这是福州市广大异地商会向家乡人民作出的承诺。正是在这种“大爱”的感召下,福州市异地商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成效显著。
在“爱心”中有“恒心”
“帮助家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我们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北京福州商会会长林厚勇说道。就读于平潭一中的吴华清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高三阶段就得到北京平潭商会的助学金2000元,并最终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上学期间,他继续得到北京平潭商会的帮助,寒暑假还可以到商会会员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毕业后还可以留在家乡人的企业工作,这使吴华清的父母完全解除了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不仅如此,有的商会企业还建立了专门的慈善基金,对资助对象不仅仅捐钱了事,还做到跟踪服务,对捐助的款项做到按月发放,异地商会的捐资助学在“爱心”中有“恒心”。北京福州商会副秘书长、北京平潭商会秘书长林绍宁介绍,从2001年起,北京平潭商会就在平潭一中设立奖学金,专门奖励学习好、家庭条件又较差的学生。从2001年9月到2010年6月,商会共资助学生51人,捐资总金额14.7万元。
在创新中见实效
在各异地商会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中,除了以学费、生活费的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外,许多异地商会还创造了助学新模式。如北京平潭商会,为受助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首创了“助学-见习-就业”一条龙助学新模式,在助学中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刚刚到兴业银行北京西直门支行上班的平潭籍毕业生余青就是这种一条龙资助模式的受益者。
今年21岁的余青,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早年遭遇车祸,全家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她还有一个哥哥也在读大学。余青从平潭一中考入北京中华女子学院,攻读会计、法学双学位。北京福州平潭商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从大二起每月资助她400元,直至大学毕业。商会多年来还为余青提供了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她就在北京市西城区鼓楼烟袋斜街的“海吧餐馆”兼职,这个餐馆是北京平潭商会的联络处。“这份经历为我的工作经历添上重要的一笔,充分的实践使我找工作比同龄人更有优势!真的是非常感激北京平潭商会,他们在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在帮扶、提携我!”余青不无感慨地说。
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助学助困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家回馈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像北京平潭商会这样热心帮助榕籍异地学子的异地商会还有很多。兰州商会帮助闽清籍学生李晓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李晓芳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会计专业,父母年迈体弱,靠在乡下做一点农活为生,生活很困难。兰州福州商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从大二开始资助小李,3年共资助1.4万元。据悉,兰州福州商会2008年至2009年分别向兰州福建大学生互助会捐资1万元,2009年叶仁航会长个人向兰州福建大学生互助会捐助现金1万元。
近几年,福州市工商联异地商会为广大异地求学的榕籍学子捐资助学活动蔚然成风,如北京福州商会3年来共与30个榕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资助资金总金额达35.6万元;成都福州商会23名榕商与23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助学对子,捐资46万元助他们完成学业;2006年成立的合肥福州商会已全程捐助3名在合肥上学的榕籍学生;沈阳福州商会先后捐助4名学生;深圳福州商会资助20多个困难学生;天津福州商会先后捐助5名学生……还有多位商会会长以个人的名义长期资助榕籍学子,温州商会副会长叶茂阳捐资5万元帮助10个大学生;南宁福州商会许开茂、陈建志、林礼元、陈美栋等4名副会长多次捐助贫困学生;许多异地福州籍企业家还在自己的企业中设立了助学基金或慈善基金,每年都捐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助学和其他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至今,全市22个异地商会共与401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共捐助助学资金517万元。
福州市工商联主席邓麟喜说,异地商会广大会员身在异乡,心系家乡,在捐资助学中有“结对子帮扶人数多、捐助金额大、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等特点,捐资助学已蔚然成风,而北京平潭商会“助学-见习-就业”一条龙的助学模式已经在全国的各异地福州商会中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