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多举措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取得实效
9月1日,位于罗源县滨海新城的福州民族小学正式启用并举行开学式,标志着福州市首个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民族小学正式投入使用。
刘其燚/摄
该校占地面积37.6亩,总建筑面积13017平方米,各项教育基础设施俱全,可容纳36个班1620个学位。今年招生577人,分5个年级12个班。福州民族小学的开办是福州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福州市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举措。
为进一步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建设,福州市采取多种措施持续加大民族教育投入。
一是持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新建福州民族小学,开办连江县华侨中学民族班等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位紧张难题,实现少数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提升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水平。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已累计从少数民族专项资金中投入280多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学校推进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三是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助学补助全覆盖,对具有福州市农村户籍且学习和学籍均在福州市的少数民族小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助学金;进一步提高民族中学和普通中学民族班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初中生每人每年增加400元,高中生每生每年增加500元。同时,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作为助学重点,在资助救助、学困帮扶等方面,给予照顾、倾斜,做到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一个不落队”。
四是鼓励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支持编写富有特色的民族校本教材。先后出版《畲族民歌》《畲族文化读本》(初、高中)《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畲汉情缘》《畲乡情校本教材》等多本颇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校本教材,从教育实践着手,增强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