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史话】多党合作向深度拓展
背景导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爱国统一战线
(1992年—2002年10月)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调动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新的气势,开创了新的局面。
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
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发后,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推进政治协商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走向内容具体化、运行机制化、操作规范化。
政治协商被纳入决策程序,协商于决策之前。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或委托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问题举行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近150次,协商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重大建议160项,对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了重要作用。
政治参与有序推进。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2978名代表中,非中共人士有941人;155名常委中,非中共人士有49人;20位副委员长中,非中共人士有9人。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2989名代表中,非中共人士有860人;134位常委中,非中共人士有41人;17位副委员长中,非中共人士有9人。到1999年,非中共人士有14万多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
1993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国务院41个部委中有9人担任副部长,1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8人任国务院直属局和归口局副局长,18人任副省(市)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到1999年9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或助理;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9000余人。
八届全国政协2093名委员中,非中共人士有1262人;315名常委中,非中共人士有203人;26名副主席中,非中共人士有14人。九届全国政协2266名委员中,非中共人士有1352人;291名常委中,非中共人士有190人;29名副主席中,非中共人士有14人。到1999年,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被安排为各级政协委员的有32万多人。
民主党派组织联合考察、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以及参加重要国事和外事活动等,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从1992年到199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接待国宾的活动共200余人次。1993年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年年开展联合考察,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建议,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探索完善民主监督新形式。“特约人员”工作在监察、检察、教育、国土资源、审计和税务等9个行政司法系统展开,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还相继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行风评议员、党风检查员等。至2000年底,全国省以上行政、司法系统已聘任“特约人员”5000多名,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规范参事室、文史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事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改进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史研究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参事室、文史馆的性质和任务,参事、馆员的聘任办法、待遇以及参事室、文史馆的领导体制、领导班子等问题。在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注意在政府参事室中适当安排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他们的咨询作用”,使政府参事制度成为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各地统战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参事室和文史馆的工作指导,帮助做好参事、馆员的聘任工作”。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指出,党委统战部要按照党的统战政策,在遴选聘任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等方面,加强对参事室和文史馆的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基本实现了工作指导思想、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轨。
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联合考察调研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大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力度,加强协调配合,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993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组成考察团,对长江三峡库区和处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三峡工程进行为期8天的实地考察。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考察十分重视,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考察三峡工程的意见建议,开创了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联合考察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继续协商的范例。
1994年后还先后对苏南和浦东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情况,京九铁路建设及沿线发展情况等进行考察,就耕地保护问题、亚洲金融风波对我国的影响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央统战部又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200多人,用两个多月时间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察,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等关系西部大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1999年首次到沿海7个省市就推动两岸政治谈判、经济合作和“三通”问题进行考察,开辟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新领域。2001年对10个省区进行了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考察,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多种方式服务两个文明建设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面宽、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经济、科技咨询活动,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多渠道协助引进资金和技术,积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把科教服务与参政议政结合起来,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成立各类咨询服务机构近2000个,提供咨询服务3万多项;兴办各类学校和培训进修班65万个,参加学习和培养的各族群众达200多万人次。1996年11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李瑞环会见与会代表,并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1993年12月,中央统战部与国家民委联合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智力支边扶贫经验交流暨表彰会,总结了新时期以来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63个先进集体和116名先进个人。据统计,1993年至1998年5年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6000多次,培训各类人才65万多人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协助开发项目27万多项,协助引进资金人民币16亿元,美元4000万元,技术700多项,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1990年5月,人民日报头版对毕节试验区进行报道
贵州毕节素以山高坡陡、地形破碎著称,曾有人预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倡导创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打破这个魔咒。试验区同年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智力开发为支撑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从帮助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到帮助协调、引进资金、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帮助加强中小学教育,到帮助建设本科学院,推进教育大发展;从培训农民工,到培训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从干预缺陷生育,到引资建设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保健状况;从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到修建、改建贫困农户房屋,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探索科学的扶贫机制;从定点扶贫,到促进整个试验区全面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推动毕节试验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创造了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成功范例,即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模式”。20多年后,这里山青了起来,森林覆盖率每年增一个百分点;水绿了起来,湖泊清净鱼儿欢跃;人富了起来,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超过了本省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