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悟思润初心 知行合一办实事——罗源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新局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朗朗读书声在罗源县委统战部同心学堂早读班上响起,有学员正在诵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书籍中的一篇。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罗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要求,把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将党史学习同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并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情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不断增强全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幸福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罗源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用活红色资源,打造实景课堂
将罗源革命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畲族文化历史等学习融入“四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依托白塔乡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百丈指挥部旧址等17处革命旧址和畲族文化民俗展馆,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现场参观研学,重温罗源革命史,一个个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人物,一群群英勇忠诚的畲族同胞,一组组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开拓祖国未来的故事,在讲解员的讲述中生动再现,给予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和勇气。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参访团体960批,约12.1万人次。邀请闽江学院师生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过的福湖畲族村,现场为霍口畲族乡各族干部群众讲述畲族服饰文化发展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到闽江学院考察时关于畲族服饰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激发各族同胞爱国热情,引导其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
创新载体和方式,掀起学史大热潮
通过“集中学+自学”“线上+线下”等方式,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掀起“四史”学习大热潮,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依托乡镇党校、同心学堂等平台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座、学史谈心得读书交流活动;结合党课学“四史”,专题党课、基层畲汉双语党课深入党员干部群众中;利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县乡业余宣讲团宣讲活动等,广泛宣传党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与畲族同胞间血肉相连的情谊。通过积极参与“砥砺初心、爱我中华:福建宗教界百年红色故事”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界百年红色故事”征集活动,开展“建党百年,民族复兴”儿童畲歌团对歌活动、“唱支山歌给党听”民族中学合唱团主题合唱活动、“真情三月三,共沐党春风”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各族人民加强团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此外,鼓励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福建干部网络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强日常党史自学,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罗源学党史好做法好经验如《福建罗源:红色文化凤舞畲乡》《福州民族中学:把畲歌献给党的百年生日》等,受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坚持民生为本,办实事开新局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学史力行,知行合一,解民忧惠民生,引领民族乡村发展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针对民族乡村发展不足现状,研究出台《罗源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若干补充措施》,优化县领导和县直各部门挂钩帮扶民族村制度,制定《罗源县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策划方案》,为“十四五”时期民族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等各领域振兴“谋篇布局”。下沉走访调研民族村发展现状,注重做好民族乡村和民族资金项目库调研评估,及时掌握民生短板问题,已协调解决民族乡村亟待解决发展短板5项。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30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困难,如指导谷仓画院入驻罗源县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畲家商铺,帮助其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对竹朴乡畲院研学基地推广与扶持,推动其扩大规模;扶持乡状元竹海庄园等,推动民族村打造地域品牌。指导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深化校地合作,设立福湖民族村畲族文创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畲绣技能培训,打造绣娘队伍;指导八井民族村充分利用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建设优势,搭上“直播经济”快车,打造集公益性、服务性、群众性于一体的石榴籽同心直播间,培育乡村带货达人,推介畲乡文化和产品;引导竹里民族村持续巩固文创等产业优势,打造民族团结同心林,发展石榴采摘园等,民族乡村呈现多业态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