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侨厝流芳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2025-02-12 10:51:47  来源:福州统战  【字号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侨厝档案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位于连江县炉峰山山麓、长龙镇新华路15号,创建于1961年,是全国接待安置归难侨而成立的84个华侨农场之一,主要安置来自印尼、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8个国家的3批归侨3000多人。目前,农场占地面积7500多亩,包括茶园5000多亩,以及场部、东风、长征、建红、东方红5个集中居民点,共有居民700多人(其中归侨300多人,侨眷400多人)。2021年起,部分房屋活化利用为以“八国风情”为特色的侨史馆、“起雾了Farm”民宿等。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2024年11月末,随着气温逐渐变冷,连江长龙华侨农场的5000多亩茶山进入管护关键期,茶农穿梭在茶树间,忙着给茶树修枝、锄草、施肥,为来年春茶稳产高产做足准备。

  眼前这片富饶的“云上茶乡”,曾是无人问津的荒山。60多年来,归侨们辛勤耕耘,开辟茶园,繁衍生息,把荒山建设成为风光秀美的幸福侨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如今,长龙华侨农场以茶为媒、以侨为“桥”,加快乡村振兴。

  今日,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走进连江长龙华侨农场,带你领略由荒芜山岭建成的幸福侨乡。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开荒辟地 白手起家

  近期,笔者走进长龙华侨农场,只见山峦起伏间,苍翠碧绿的茶园与连绵的群山相映成趣,一垄垄茶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长龙华侨农场,这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地名,对于许多福州人而言可能陌生。说起它,要从一段历史讲起。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印尼、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发生排华事件,无辜华人财产被掠夺,流离失所。中国政府在政治抗议、外交斡旋等各种手段无果之后,派出飞机和船只撤侨。为了安置归难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地相继成立84个华侨农场,其中福州有3个,长龙华侨农场是其中之一。

  长龙华侨农场创建于1961年,1962年至1978年间,先后安置来自印尼、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8个国家的归国华侨3000余名。

  起初,农场是一片荒山,条件异常艰苦。第一批归侨成了最早的开拓者,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用勤劳的双手开荒耕种,建起新家园。

  “放眼望去,‘前门是山,后门也是山’,特别荒凉。”刚来长龙华侨农场的场景,至今仍印在长龙华侨农场副场长何深强的脑海里。

  何深强祖籍广西,在越南出生。1978年,8岁的他随父母来到农场。“起初,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顾虑重重。政府给我们安置住所、分配生产队、分发粮食衣物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还给家家户户分配了牛奶,让我们安心在这里生产生活。”他回忆道。

  农场的生活艰苦,却没有忽视教育。农场创办之初,就把学校建设纳入基础建设计划中,每个工区都建有幼儿园,还相继创办了红旗小学、共产主义小学、农业中学等,普及了中小学教育。何深强说,1978年,农场安置了大批越南归侨,为使青少年尽早熟悉中国文化和学习习惯,农场还开办了中文补习班。

  短短几年间,学校、医院、道路、水利设施、文体活动场所等相继建成并完善,归侨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为安置归难侨,农场建造了许多土木结构的简易瓦房。因年久失修,房屋日渐破旧,从1999年起,农场开始稳步推进侨居造福工程。1999年至2004年,农场侨居造福工程改造旧房151套,解决151户、604名归侨住房问题。截至2020年底,共新建住房202套,解决202户、712名归侨住房问题。归侨们搬进新居,开启幸福新生活。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广辟茶园 苦尽甘来

  长龙镇因地处山高多雾、风景如画的炉峰山,素有“云上茶乡”的美誉。这里栽培茶树的历史长达400多年,曾出产享誉一方的“鹿池茶”,获得巴拿马茶博会银奖。

  20世纪60年代初,农场组织农民和归侨充分利用山坡丘陵多的有利条件,广辟茶园,发展茶叶生产。同时,派人到外地学习种茶、制茶技术,扩大茶树种植面积。绿油油的茶树,给原来荒山野岭披上了绿色新装。1968年,第一批茶园开始投产,当年采制干毛茶340担,亩产30多公斤。

  “初到农场时,眼前高耸入云的高山,让我心生畏惧。没想到的是,这些高山后来却成了我们家最大的财富。”59岁的越南归侨黄世光1978年来到长龙华侨农场,当时有老华侨带着年轻人上山开荒,传授种茶、采茶的本领,他很快就学会了。一天,福建省农科院的技术员来到这里,根据长龙独特的气候水土条件提出了改良茶叶品种,引进梅占、大白、福云、奇兰、铁观音等替代原先的土茶。新引进的茶叶为大家创造了更显著的收益。“渐渐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客人变主人,从陌生到熟悉,一切恰似苦尽甘来的滋味。”黄世光说。

  1968年,长龙华侨农场国营茶厂创建,年生产初、精制茶250多吨,主要有明前茶、毛峰茶、花茶、炒绿茶和珠茶等品种,是当时农场的支柱企业。茶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俄罗斯、非洲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972年秋季,在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农场展出长龙特色绿茶,成为交易会上茶产品的一大亮点。

  1968年至1978年的11年间,茶厂共向国家提供茶叶17537担。1988年至1989年,茶厂在出口创汇工作中成绩显著,连续两年被连江县外经贸委评为经贸系统先进单位。

  “长龙华侨农场曾是连江的纳税大户和创汇大户,对连江县经济发展曾作出积极的贡献。”长龙华侨农场侨联主席陈炳文说,农场早期生产以茶叶为主,其后农、副、渔、牧、工、贸互补跟进。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农场创办了供销社、茶厂、雨衣厂、鞋厂、人造皮革厂、汽水厂等17家场办企业。其中,农场塑料厂创办于1987年,同福州塑料厂合作,并承揽场外来料加工业务,生产雨衣产品全部外销,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茶韵飘香 代代传承

  农场的归侨制茶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生产的绿茶、花茶、红茶、白茶深受茶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先后注册有“滴翠缘”“四角丘”等茶商标品牌。通过不断传承和发展,归侨人人会种茶、制茶,培育出一个个种茶、制茶能手。

  1994年,由于茶树老化等原因,茶厂关门停产。1995年,农场从改革茶厂经营机制入手,将独立、无序农业承包户组织起来,建立起农业职工全员参与的茶厂股份合作制,引进名优茶加工所需的生产工艺、技术机械、先进设备,生产的绿色高档茶产品出口欧洲、非洲等。

  进入21世纪,农场开始打造国家级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行个人承包经营,租金上缴按合同约定执行。2020年,华侨农场进行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

  “如今,茶园面积由最初的30亩发展到5000亩。茶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部承包到150户、400多人,让大家口袋鼓了起来。”何深强说,农场栽培了福云6号、福鼎大白、梅占、土茶、奇兰、丹桂、黄旦、金观音、牡丹等茶品种,年产茶青2500吨,可制茶干产品400吨,已成为连江绿茶、红茶、白茶等重要生产基地。

  在这片土地上,越南归侨、红卫茶厂厂长林正红是开垦者,也是见证者。2016年,她和姐姐林正花创办红卫茶厂,年产值100多万元,带动了大伙就业增收。经过多年耕耘,茶厂出产的茶叶通过SC认证,这意味着品质得到国家认可。“我有信心做出更高品质的好茶,和伙伴们一起让长龙茶香飘海外,成为海外侨胞的‘乡愁茶’。”林正红说。

  2022年初,长龙茶叶跨境贸易服务项目签约,长龙茶叶成为连江首个走向国际贸易的山区乡镇特色农产品。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茶+侨”发展 侨乡蜕变

  改革开放后,一些归侨、侨眷选择再次出国、出境创业,还有部分选择到城市就业。如今,农场总人口700多人,其中归侨300多人、侨眷400多人。

  迈入新时代,长龙华侨农场也在谋求转型发展。“农场是一座具有浓郁异域特征的东南亚风情园,归侨们从东南亚八个国家带回了异国的风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斓服饰、风土民俗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华侨文化。”何深强说,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农场因地制宜,利用“山”和“侨”的优势,走具有农场特色的“茶+侨”文旅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了传承侨文化,讲好侨胞创业故事,从2021年开始,长龙华侨农场精心建设侨史馆,里面设置了发展历程、历史沿革、生产发展、精神文化、创业历史等展区,记录一代代归侨的奋进历程和美好愿景。侨史馆还陈列了记录侨胞回国、农场生活等各阶段的老照片和老物件,以及各国的服饰、美食、舞蹈、乐器等,展示富有东南亚特色的“八国风情”华侨文化。2023年5月12日,“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连江长龙专场活动在长龙华侨农场开幕,吸引八方来客领略农场东南亚异域风情。

  在农场转型发展的路上,少不了归侨、侨眷们的支持。45岁的林正生就是其中一员。林正生是一名越南归侨二代,2021年他依托自家在农场的老宅,创办了“起雾了Farm”民宿。民宿大量运用石头、木头、茅草、陶砖、原竹等的元素,将东南亚的拙朴与中式的清雅巧妙融合。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印尼咖喱鸡、沙爹肉串、椰糯糕、七层糕、千孔糕等“南洋风”美食,还可以体验当地归侨茶农的生活和地道农事,如湖边抓鱼、林间采蜜、插秧挖笋等。

  这一座有山、有水、有茶、有文化、有美食的民宿很快打出名气,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房间供不应求。“希望我的实践能带动更多华侨华人回乡投资,留住乡愁的同时,让家乡文气日足、人气更旺、商气愈浓,游客、留客、回头客常来常往。”林正生说。

  2021年,长龙华侨农场、长龙镇政府、榕发(连江)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城投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约,建设长龙文旅综合体项目,打造全国“网红打卡地”。根据规划,长龙文旅综合体项目通过改造长龙华侨农场部分旧民居,新建特色民宿、综合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广场、停车场及其配套旅游设施,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更好地将当地的绿水青山、风土人情转化成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长龙镇有关负责人说,该镇正在积极锻造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茶山文旅产业链,做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文章,讲好侨故事;突出文旅项目开发,汇集侨资侨力,利用闲置工区、厂房,引进茶加工、茶园观光、农业体验等项目,并打造归侨文化广场,提升侨史馆,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归侨故事演讲、民俗演艺等活动。

  未来,相信长龙华侨农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华丽蜕变,这个60多年前由荒芜山岭建成的幸福侨乡将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幸福。(马丽清/文 长龙华侨农场供图)

连江长龙华侨农场:云上茶乡 幸福侨乡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