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长乐走出的“海的女儿”
“清晓的江头
白雾濛濛
是江南天气
雨儿来了——
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
这是我父母之乡!”
…………
1911年冬,冰心随父母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看到眼前的青山碧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冰心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在填很多表格时,籍贯一栏她都写长乐。福州长乐,在冰心心中“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
年轻时的冰心(资料图)。
三岁时曾到长乐祭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文坛祖母”和“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祖父谢銮恩在三坊七巷租住的房子里。谢銮恩是一位很有名的私塾老师,在光禄坊道南祠开馆授徒,翻译家林纾、思想家严复是其挚友。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谢銮恩第三子。1881年,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回福州招收海军学生,经过考试,17岁的谢葆璋被录取,从此开始了海军生涯。
冰心(资料图)。
1903年清明节,冰心跟随祖父和父亲到长乐横岭村祭祖,在如今的“冰心祖居”短暂居住。冰心祖居是她的曾祖父谢以达与祖父谢銮恩生活过的地方,已有百年历史。在福州生活的时光虽短,但故乡的大榕树、元宵节的灯会、气候和物产,都给冰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多年后,冰心回忆在福州生活的时光时写道:“我很喜欢我的父母之乡。那边是南国风光,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小溪流更是清可见底!院里四季都有花开。水果是从枇杷、荔枝、龙眼,一直吃到福橘!”
位于长乐的福建省冰心文学馆。李育航 摄
浓浓的故乡情结
“五四运动的惊雷”将冰心“震上了写作的道路”。1919年8月和9月的《晨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两个家庭》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冰心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故乡长乐。她说:“我的曾祖父以达公,是福建长乐横岭乡(今长乐金峰镇首台村横岭自然村)的一个贫农,因为天灾,逃到了福州城里学做裁缝。”她还写道:“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叶落归根,而我们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横岭乡的田地里的。”
冰心文学馆原馆长王柄根说,冰心对故乡的感情很深厚。冰心晚年时,采访、拜访、探望她的人很多,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医生不允许她多会客,在她的门口贴了一张“医嘱谢客”。但是,只要听说是来自福建的客人,她绝不会阻挡。
冰心曾为修订的《长乐县志》写序,为横岭的族谱写序。她在序中说:“要我为即将修订的族谱作序,这使我感到光荣而又惭愧!我自幼离乡,对于乡土、乡人极少接触,但我认为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族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同时,她题写“横岭敬老院”“长乐郑和史迹馆”“长乐广播电视”以及长乐一中建校百年校友楼落成时的“校友楼”匾额,并题词“愿我故乡子弟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冰心文学馆内部。受访者供图
故乡铭记“海的女儿”
故乡的海,在冰心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自称“海的女儿”。她在《寄小读者》中写道:“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
冰心用她的文字与情怀,将故乡长乐镌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而她的故乡长乐,也始终铭记这位从海边走出的文学巨匠。
1997年,全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馆——福建省冰心文学馆在长乐建成,并建设了冰心公园。馆内陈列了大量冰心的照片、手稿等,甚至将她北京旧居的门窗等“搬迁”至此,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福州市德育教育基地。
在横岭自然村,冰心文化园也建设起来。2022年6月,园内的冰心祖居纪念馆及附属设施竣工验收,配套的1000平方米冰心文学广场也已修复完成。
□长乐时讯
●日前,福建省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公布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长乐区陈塘港、登文道古渡上榜。
●长乐文旅消费实现“开年红”,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83.46万人次,同比增长50.38%。
●2月11日,“文化进万家非遗闹元宵”——2025年“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福州市主场长乐区专场活动在和平街广场举行,为群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2月12日、13日晚,2025年长乐两岸乡村元宵联欢晚会,分别在长乐人民会堂、长乐区古槐镇洋下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长乐至宝
陈塘港
陈塘港,列入福建省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它是长乐“古运河”,开辟于唐大历年间(765-779)。
1270年左右,宋咸淳状元陈文龙回乡后,见乡人常年遭受旱灾,便发动各乡乡绅筑田砌塘、扩建疏浚,使得这条港道焕发新生。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陈塘”,陈塘港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记者 侯宗焜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