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再出发!《闽商》品牌升级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3月24日,由中新社福建分社主办、福州市工商联(总商会)支持、《闽商》杂志承办的《闽商》品牌升级座谈会在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举办。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出席并讲话,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晞等领导出席。近40位政商学界代表参会。
营造弘扬闽商正能量的舆论高地
王光远表示,《闽商》杂志二十年如一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闽商精神,真诚歌颂优秀民营企业和杰出商会,深度报道先进制造业集群、闽商上市公司境况、区域特色产业创新,有力增进海内外闽商交流合作,对传扬闽商先进文化、展示闽商良好形象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光远指出,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全国两会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都体现改革东风正劲,民营经济发展大道越走越宽。他强调,坚定信心是改革行稳致远的重要前提,要在学懂弄通党的大政方针中凝聚智慧力量;提振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中创造和满足新需求;人工智能是产业创新升级的关键变量,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勇于开拓新路。他希望《闽商》杂志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大政方针和系列惠企政策,营造弘扬闽商正能量的舆论高地,打造天下闽商的精神家园;适应新消费时代,坚持深度报道的专业追求,以做优文化服务和商业供给助力扩大内需;应用生成式AI、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新技术,重塑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与商业模式的价值链体系。
《闽商》全新启航,规划三大行动
由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主管主办的《闽商》,创刊于2005年,致力于记录福建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弘扬新时代闽商精神,见证福建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壮大。
座谈会上,《闽商》宣布启动全媒体平台升级,打造“新闻+”业务融合平台,为闽商服务、为闽商发声,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与闽商群体诉求,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此,《闽商》推出“闽商新声代:领航者说”民营企业家系列访谈、“闽商丝路行:探索全球产业链的福建答案” 出海考察系列活动、“零距离”系列闽商沙龙等三大行动计划。
探索商帮媒体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活动现场,《闽商》与《浙商》杂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内容共建、活动协作、资源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
2010年,《闽商》与《浙商》曾经共同参与发起“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开创商帮媒体协同的先河。15年后,两本刊物再度携手,探索商帮媒体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浙报集团《浙商》杂志总编辑冯永明表示,双方应合力讲好闽浙商帮向新而行的故事,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做好服务;同时,应整合闽浙侨商资源,共同探索民营企业出海服务新模式。
《闽商》《浙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观点集萃
媒体如何赋能福建民营经济
围绕“媒体转型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嘉宾们就人工智能应用、闽商精神传播等话题进行探讨。
● 让榕商文化通过全球传播绽放更绚丽光彩
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锦表示,在《闽商》杂志品牌升级之际,榕商作为闽商重要力量,正通过“榕商讲坛”“移动商学院”“榕商讲师团”等创新平台实现转型突破。40余位专家与企业家组成的智囊团,带领企业从竞争走向共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特别感谢中新社福建分社以媒体力量搭建桥梁,让榕商活力获得广泛认同。面对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与市总商会120周年契机,建议共建“闽商智库”发布产业趋势报告,搭建“媒体+服务”资源对接平台,并联动海外华媒用纪录片讲好“福建智造”故事。正如《闽商》创刊号所言,“凡有潮水处,皆有闽商魂”,期待与《闽商》携手,让榕商文化通过全球传播绽放更绚丽光彩,助力闽商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用文化IP串联产业生态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严桂忠表示,集团与《闽商》可在三大维度深化合作:一是内容与渠道互融,依托集团旗下出版社资源,将杂志优质选题转化为白皮书、传记等图书产品,并通过“云书馆”平台联动推广数字内容,在海外商会铺设线上阅读服务;二是文化出海协同,联合福建省出版外贸公司梳理闽商经商智慧、侨乡故事,策划多语种专刊及IP文创,借力双方海外渠道实现版权输出;三是产业生态共建,整合《闽商》媒体资源与集团智库力量,共同打造闽商文化研讨会、海峡阅读大会等品牌活动,构建“刊-书-活动”立体传播矩阵,推动闽商文化从内容聚合平台升级为价值赋能平台。“以出版为纽带,既讲透闽商精神内核,更用文化IP串联产业生态,让世界听见新时代的闽商声音。”
●打造“闽商智库”整合政校企侨资源
福建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蒲文庆表示,作为长期关注闽商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深感本次大会对闽商文化再出发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闽商》杂志的品牌升级将搭建起“媒体+产业+资本”生态圈,既传承“爱拼敢赢”的商道传统,又通过数字化赋能构建全球协作网络,推动闽商精神向“智创赋能、生态协同、责任共生”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实践已在福建商学院落地生根,通过“闽商精神+数字技能”双轨培养、校史馆文化浸润等举措,为闽商群体输送新时代接班人。建议促成“闽商智库”建设,整合政校企侨资源打造战略咨询平台,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跨境电商研究,通过“两国双园”模式输出闽商全球化方案,让闽商精神在双循环格局中焕发新活力。
●天下商帮携手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动能
浙报集团《浙商》杂志总编辑冯永明认为,在聚焦商帮群体的期刊领域,《闽商》与《浙商》的深耕恰逢其时。正如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印证了浙江创业生态的活力,闽浙两地民间资本的厚积薄发、国家“两创”政策的持续加码,为商帮期刊提供了丰沃土壤。我们正以“宣传共享、产业共融、侨力共助、活动共建”四维战略深化《闽商》《浙商》合作,依托敢拼、开放、创新、团结的共通底色,共绘商帮发展新图景:向新质生产力要市场,以“福建智造”“浙江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向海图强拓市场,以全球化视野链接双循环机遇;向内提质稳市场,通过思想引领凝聚商帮力量。我们期待以媒体为舟,载闽商、浙商精神破浪前行,让天下商帮携手将不确定性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动能。
●深度解析AI实操价值助力企业发展
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胡钢认为,《闽商》再出发需立足更高起点,聚焦核心领域,避免面面俱到,打造差异化优势,闽商更关心当前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因此,呼吁《闽商》尤其要研究失败,研究挑战。他提出三大方向:首先关注企业代际传承课题,挖掘成功案例助力民企平稳过渡;其次深耕AI技术应用,“AI正创造企业平权时代”,通过智能工具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企业正研发服务商户的营销智能体,6月即将面世;最后建议内容建设突出特色,以深度系列报道解析AI等前沿技术的实操价值,破除技术神秘化认知。“新媒体时代唯有内容为王、精准聚焦,才能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AI已切实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传统产业突围关键在于有效运用新技术工具。
●以文化传播赋能品牌价值跃升
鸿星尔克(厦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照表示,鸿星尔克与闽商杂志同为二十余载品牌,正值年轻化升级关键阶段。鸿星尔克从“To Be Number One”转向“为国民运动而生”,以使命驱动重塑品牌内核,与《闽商》突破传统媒体边界、构建“新闻+”业务融合平台的创新路径不谋而合。《闽商》作为闽商精神传播载体,通过深度记录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塑造了闽商“爱拼会赢、实业报国”的鲜明群体画像。面对数字化与全球化新挑战,他提出三点建议:深化内容创新,聚焦企业共性难题与科技前沿;拓展新媒体矩阵,以短视频等形式触达年轻群体;开设全球闽商专栏,增强海外闽商文化认同。期待升级后的《闽商》持续凝聚全球闽商力量,以文化传播赋能品牌价值跃升,在新时代续写闽商精神新篇章。
●品牌打造非一日之功
福州市工商联经济顾问、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忠旗强调唯有坚持才能树立品牌。他结合自身经历表示,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长做久,才能做出品牌效应。《闽商》和做企业一样,都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打造好品牌。
●媒体更应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作为深耕纺织行业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者,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郑洪始终认为媒体与企业的关系需要突破传统报道框架。在福州民企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不是资金,而是技术趋势的预判能力。期待媒体能构建全球纺织科技“预警系统”,用产业语言解析实验室成果与展会动态;搭建产学研“翻译桥梁”,让恒申、永荣等龙头企业的转型案例转化为行业共享经验。福州民企涵盖20个行业门类,尤其在纺织化纤、智能制造领域优势显著,建议媒体深入产业链挖掘协同创新样本,将“头雁经验”转化为“群雁动能”,同时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搭建展示舞台。媒体不仅是记录者,更应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与闽商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质造传奇。
●打造研究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品牌建设
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海西传媒集团董事长郑斌彪认为,当前闽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外贸转型企业,普遍面临品牌建设能力薄弱、资源对接困难的问题。这些企业虽具备优质产品和市场潜力,却因规模限制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建议由《闽商》联合各地工商联成立“闽商品牌与媒体研究院”,聚合福建籍传媒精英力量,借助中新社全球传播网络和乡情纽带,打造专项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智库咨询帮助企业明确品牌定位,另一方面以集体打包推广模式降低营销成本——例如将千万级媒体合作拆解为中小企业可承担的10万元单元,同时嫁接明星IP资源提升品牌势能。重点帮扶制造业企业打通国内大循环,构建从品牌塑造到“闽货出闽”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隐形冠军”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