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统战快讯

侯德榜:德耀化工路 廉辉映匠心

2024-10-29 15:44:45  来源:福州统战  【字号

  人物名片

  侯德榜(1890年-1974年),福州人,我国杰出化学家,福州籍美国归侨,中科院院士,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打破了行业垄断,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并无偿向世界公开,造福全人类。

  “科技泰斗,士子楷模”是科学界对他的赞誉。

侯德榜:德耀化工路 廉辉映匠心

  从少年起侯德榜就聪敏好学、励志向上。在他身上,有一个广为传颂的小故事,叫做“挂车攻读”,说他在田间踩水车的时候也不忘读书,有时甚至就把书挂在水车的横木上朗读。

  1911年,侯德榜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高等科,期末考试10门功课门门100分,轰动了整个清华园,他也因此获得了“清华千分学子”的美称。1913年,侯德榜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责任所在,故而拼命为之

  碱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应用广泛,还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大量采用的原料。然而,很长时期内中国所需的碱全部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立志要创建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于1917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他写信力邀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回国共同发展祖国制碱事业。

  应范旭东的聘请,侯德榜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于1921年回国,踏上中国化学工业拓荒者之路。

  侯德榜抵达永利碱厂后,立即和美国工程师一起身着蓝领工服下车间,笑称:“白领留到我们喝庆功酒时再穿吧。”面对无法正常运转的制碱设备,他与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调试。

侯德榜:德耀化工路 廉辉映匠心

  侯德榜(中)在工厂与科研人员研讨。图源:福州市侨联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侯德榜终于破解了当时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制碱工艺索尔维制碱法。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出自己的纯碱。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被授予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范旭东曾说,酸业和碱业,有如化学工业之两翼,绝不能偏废。当碱厂步入正轨后,永利开始发展自己的制酸工业。1934年3月,永利制碱厂扩充成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决定在南京兴建硫酸铔厂,侯德榜赴美购买机器,艰难谈判斡旋。他为此错过了母亲的安葬时间,自己还染上了当时流行的“牧草热”。

  但为国为民,侯德榜不愿放弃。他写信给范旭东:“其实目前一切困难,在事前早已见及,故向来未抱丝毫乐观。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

  在侯德榜的主持下,仅用30个月时间,重化工联合企业于1937年1月建成,不但一次试车成功,而且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开创了中国自己生产化肥的历史。

  科学技术属于全人类,理应造福全人类

  制碱技术的成功,让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随后侯德榜的举动又震惊了他人。他决意要撰写一部全面阐述制碱技术、工艺、设备的著作,将研究成果向世人公开。由于纯碱技术的封锁,进口洋碱在当时的中国可以卖到一盎司黄金一磅,与真金白银无异。掌握了这项技术,无疑是掌握了绝对的财富。

  很多人不能理解,侯德榜却说,“科学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应该造福于人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决不能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个人财富的工具。”于是,他放弃了专利申请。1933年,侯德榜以英文写作的《纯碱制造》一书在纽约出版,向世界彻底公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这部巨著的问世轰动整个化工界,它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8月,天津塘沽沦陷后,为避免碱厂落入敌手,侯德榜带领碱厂的核心技术人员四处搬迁,将工厂设备能搬就搬、能撤就撤。

  工厂迁至四川,侯德榜又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终于取得了成功。新方法比索尔维制碱法所需设备减少1/3,成本低40%,将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同时变废为宝把污染环境的生产废物转化为化肥氯化铵。这种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即后来的“侯氏制碱法”。

  195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号发明证书就颁给了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之情,逐一切发挥作用的机会

  侯德榜很早就意识到,要振兴中华绝非单打独斗所能成功,必须团结大家一同奋斗。他积极参与并组织科技社团活动,是“科代筹”发起社团中国科学社最老的成员之一,先后担任过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中国工程师协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的主要领导职务。1953年,他用自己在美国和印度工作时所得报酬,购置房产,作为中国化学会的会址。但在个人生活上,他格外俭朴,不沾烟、酒、茶,衣着非常朴素。为了随时进厂,他平时穿的最多的就是工作服,内衣更是补丁摞补丁。妻子张淑春每次去看望他,第一件事就是为他一层一层缝补衣服。他管教子女甚严,不允许乱花钱,常常教育子女要珍惜粮食。 1958年,侯德榜出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组织配给他一辆公务车,侯德榜专门立下家规,公务用车不允许家人搭乘。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严守公私界限,廉洁自律”的家风,在侯家的后人中,代代传承。1973年11月,已是重病缠身,83岁高龄的侯德榜写下最后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德榜年迈,体弱多病,恐亦不久于人世。一生蒙党和国家栽培,送外国留学,至今无以为报。拟于百岁之后,将家中所存国内较少有的参考书籍贡献给国家……”这是他最后仅有的家产,也决心献给国家和人民。侯德榜曾说:“我一向是怀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纯真感情,追逐着一切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斯人已去,声犹在耳。

  参考文献

  中国科协之声:《侯德榜: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颁给了这位科学家》

  来源:台江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