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福马“同城生活圈”有哪些改变?
一年很短,不过是一次寒暑的交替;一年很长,足以见证两岸交流的日益深入。
去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支持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赋予了福州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
一年来,福州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全力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启动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创新开展“好年华”两岸研学交流活动,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
这一年,福马更近了,更便利了
只需提供身份证件和手机号,不到两分钟,马祖乡亲王榕乐就拿到了“福马同城通”卡。
78岁的马祖乡亲王榕乐展示第一张“福马同城通”卡。林双伟 摄
这样一张看起来薄薄的甚至不太起眼的卡片,能有什么便利?
对于在马祖工作生活的张海强来说,有了这张卡,不仅能享受公交、旅游及酒店住宿优惠,还有快捷入住台胞免租房、子女就学全流程咨询服务等便利。“希望将来能带孩子来大陆发展。”张海强还给两个孩子一并办了卡,以后就能一起刷卡乘坐公交和地铁,还能畅游三坊七巷、昙石山、船政等景点。
一张小卡片,浓浓同城感。一年来,不少马祖乡亲从一些细节中,体验到福马“同城生活圈”的悄然到来。
福马“小三通”客运航线升级,航班由之前的每日4趟,变为每日8趟,这让“早上来办事,下午就返回”成为不少马祖乡亲的常态。“班次多,通关也顺畅。”从事导游工作的杨曜誌是福马“小三通”客运航线的常客,已记不清自己往返了多少次。
马祖乡亲通过“小三通”抵达福州。林双伟 摄
在连江设立台胞职业资格服务窗口,承办台胞职业技能资格的直接采认换证业务。经采认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台胞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可被聘任相应职务,享受相应工资待遇。
符合条件的马祖地区以及在福州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也能申报“福州老字号”,让有着68年历史的马祖酒厂有了新动力。“我们也要申请福州老字号!”马祖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九铭说,这面金字招牌不但有助于品牌推广,还相当于为品质背书,让产品更好打入福州市场。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推进。福州努力畅通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推动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客货运码头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福马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福马“小四通”项目大陆侧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无论是看得见的“硬联通”,还是看不见的“软服务”,福马同城效应正惠及更多居民。
这一年,榕台贸易更通畅,合作更广泛
今年4月,“鑫龙996”轮载运货物驶离福州马尾青州码头,直航驶向马祖岛,标志着马尾—马祖海上货运直航常态化运行,闽台海上货运再添“黄金通道”。
“鑫龙996号”货轮从马尾青州码头出发,驶向马祖南竿福澳港。林双伟 摄
“直航后,可实现货物3小时抵达马祖。马祖乡亲的跨境电商包裹不仅能实现次日收货,连运费都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两马”海上货运直航航线经营企业董事长、马祖乡亲吴锦玫说,未来货物还可由马祖再转运至台湾本岛,最快可当日到达。
一条航线,为闽台架起了一条稳定、便捷的海上新通道;一场展会,让两岸产业项目成功“牵手”,拓展新领域。
落户江阴的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规划了“新版图”,总投资近150亿元的二期产业链延伸项目计划落地福清,将进一步扩大企业产能;福建优你康光学有限公司以建成亚洲最大的隐形眼镜研发和生产基地为目标,将在马尾落地新一代美瞳隐形眼镜生产项目;佳宁生物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准备把台湾的观光工厂“搬来”福州,搭建智能化、产能高、服务优的彩妆基地,做大做强产业。
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福清江阴。池远 摄
老朋友生意越做越大,新朋友也络绎不绝。马祖青年邱思奇的咖啡店在闽清开业,他将高粱酒和咖啡相结合,打造全新的咖啡饮料,海交会大幅降低了他匹配大陆消费者的各种成本,同时也让大陆市场快速了解并接纳他的产品。
用数据说话,今年海交会刷出2个新高——台湾地区工商团体、台胞台企数量创历史新高,65家岛内工商团体、34家大陆各地市台协会,1032名台胞来榕参会;签约项目和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大会聚焦台、侨、外项目,签约项目77项、总投资1235亿元,其中台资项目20项、总投资96亿元。
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福州始终热情拥抱一代又一代前来投资兴业的台商,鼓励大家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支持台企扎根发展,用好福州台商投资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永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国家级台商投资重点产业基地,为台商投资提供重要承载平台,吸引台资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显示器、汽车及其零部件、食品等多条产业链,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拓展。
这一年,交往更多了,交流更深了
“每次到大陆,都觉得科技创新越来越快。”台湾师范大学学生赵天恺通过两岸大学生领袖营来到福州,在东南汽车,他看到了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高效的生产线;在闽都实验室,前沿科技和创新项目让他振奋,心里种下了创业的种子。
在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台青简德辉带着自己的履历寻找心仪的工作,福州针对台青提供的人才公寓免费入住的保障性政策,让他有更充足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工作,实现说来就来,想留就留。
从小向往蓝天的台青楚家祈跨越海峡,从台北来到福建,成为厦航的一名乘务员。她选择在福州安家。“这里的风景和家乡很相似,福州人的脸上也总是有着温暖的笑容,让人觉得很亲切。”
今年,台青林浩鼎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专家人才库。“我的专业领域是涉外、涉港澳台法律事务。对我来说,来到福州后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林浩鼎说。
林浩鼎(中)在海峡青年节峰会上。林双伟 摄
…………
一个个交流平台、一次次研学活动,让台青们结识新朋友,更看到大陆的飞速发展。
过去一年,福州举办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及闽王、陈靖姑、张圣君民间信俗特色活动等两岸交流活动,吸引近5000人次台胞参与,其中岛内台胞及马祖乡亲约3500人次。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中表演潮汕英歌舞。张旭阳 摄
从看一看到留下来,离不开那些先行登陆的台青的鼓与呼,而他们也乐意做同乡人的桥梁纽带。“我是‘海青节的女儿’,也是新闽清青年。”作为海青节的“老人”,曾芝颖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福州,去年她和团队已经成为海峡乡建乡创奖系列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今年,她继续策划了该系列活动,并向年轻一代发出盛情邀请——希望更多台青通过闽清,通过福州,走向四面八方,走遍祖国大陆的美丽乡村。
两岸青年在海青节上结下深厚友谊。林双伟 摄
台青魏文策划了首届海峡两岸(福州)青少年跳绳锦标赛,吸引了156名两岸青少年参与。在他的推动下,福州正逐步建立海峡两岸花样跳绳研学基地,同时开展和台湾学校的对口交流。
感受到第一家园的魅力,大量台青跨海而来,奋进筑梦,与大陆青年成为“同桌的你”,成为奋斗伙伴,共同扬帆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