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统战快讯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2024-09-24 14:50:15  来源:福州统战  【字号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黄乃裳(1849年-1924年9月22日),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福建籍爱国侨领、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从维新志士到海外拓荒者,再到革命党人,每一个身份都见证了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同胞的深情厚谊。孙中山先生曾赠言于他:凡人欲为社会国家谋幸福喜乐者,须自愿自始至终贯彻负痛苦悲哀之责。

  2024年9月22日是黄乃裳逝世10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进坐落于闽清城关台山的黄乃裳纪念馆,走进这位爱国侨领的传奇一生,感受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以及不懈探索、追求进步精神,感受中马跨越百年的世纪情缘。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黄乃裳像

  上下求索寻救国之道

  1849年,黄乃裳出生在福建闽清县坂东湖峰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少年时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18岁时任职于教会,在仓山天安堂从事文字工作。

  黄乃裳曾希望通过教会办学,提高国民素质,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但是,外患日亟,时事多艰,黄乃裳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大东沟海战中,黄乃裳的三弟黄乃模作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的副管带,与管带邓世昌以及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殉国。不久,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恨家仇,满腔忠愤,严峻的现实促使黄乃裳接受维新思想。1895年5月,他赴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1896年4月28日,黄乃裳自筹资金独立创办的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正式出版发行。在创刊号上,他开宗明义地阐明办报的宗旨:“收摭新闻,俾政令沿革籍为刍荛之采,上达枢府,下及节镇,人人广进言路,人人获听言之益”。黄乃裳把广开言路,实行改革的维新思想公开于众,大胆提出了改革的主张,针砭了时弊,给沉闷压抑的福建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1898年,在北京参加维新变法失败之后,黄乃裳冒着生命危险通知康有为、梁启超出走避祸,而后离京返回福建。

  南洋拓荒 建造“新福州”

  黄乃裳曾说:“非革命不足以救亡,非拓殖不足以聚众。”革命和拓荒,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两大事业。在黄乃裳纪念馆里,大篇幅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黄乃裳南下拓荒的历史壮举。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黄乃裳率福州人移民开发诗巫。图源:福建档案

  返回福建后,念及福建民生困难,黄乃裳决计下南洋,“觅一地旷人稀之处”,“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径”。

  1899年秋天,已是知天命年龄的黄乃裳举家前往新加坡地区,并担任《星报》总编辑。在此期间,他四处寻找移民垦殖的地点,后发现砂拉越的拉让江流域地广人稀、荒地广阔,便与砂拉越“拉者”(国王)查理斯·布律克二世取得联系,选定诗巫郊区新珠山为垦区。双方签订了17条农垦条约,其中明确“所垦之地有九百九十九年之权利”,即垦区的租约为999年。

  垦地找到后,黄乃裳回到家乡,在闽清、古田、闽侯、屏南等地召集了一千多名垦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工作。之后,黄乃裳将诗巫更名为“新福州”,寓意着福州人在此落地生根、重回兴旺。

  垦殖的过程可谓筚路蓝缕。头几年收成不好,加上水土不服,许多人或死或逃。但黄乃裳并没有放弃,他和垦民们一起,面对着瘴气、野兽、蛇虫等各种困难,开荒种地,建房筑路,建立新的社区。他们引进了橡胶,使得当地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他们还建立了学校、教堂、医院、报社等机构,保留了中国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并与当地的原住民和其他族裔也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和帮助。

  黄乃裳在诗巫的时间虽然才4年多,但“新福州”这片热土还是依照他原先的思路继续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多元经营。为此,源源不断地吸引福州籍的移民到来,尤其是在1904年引进橡胶种植之后,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形成富有特色的“橡胶经济”,为诗巫乃至砂拉越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矢志不移 追随革命事业

  1904年7月黄乃裳离开诗巫返回中国途中,在新加坡短暂停留。他协助陈楚楠、张永福改进被誉为“南洋华侨革命党机关报之鼻祖”的《图南日报》,并冒着危险,带回清政府的禁书邹容《革命军》(改名《图存篇》)5000册,及其他宣传革命的出版物百余册。

  1906年2月中旬,孙中山来到新加坡,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6月,黄乃裳应孙中山之召前往新加坡,参加同盟会。从此,他追随孙中山,为宣传革命思想和组织革命力量做了许多工作,并参与筹划在广东的武装起义。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黄乃裳与同盟会诸人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为孙中山;左起第二人为黄乃裳

  归国后,黄乃裳还奔赴厦门主办报纸《福建日日新闻》,积极宣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黄乃裳回福州任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的教务长。同年年底,同盟会在福州发动起义,62岁的黄乃裳带头组织学生配合民军作战,甘当擎旗人,勇往直前。福州光复后,成立了福建军政府,黄乃裳出任福建军政府交通部长兼筹饷局总办,发动华侨募捐,解决财政困难。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1922年,黄乃裳(右二)与原福建军政府军务部部长林之夏(右一)、原学生炸弹队队长李藩(左二)、同盟会会员黄镜人(左一)在杭州西湖黄龙洞合影。

  袁世凯窃国后,黄乃裳愤而辞官,回到故乡闽清,从事公益事业,组织白中乡民开凿水渠,拦河建坝,使1000多亩旱地得到灌溉,受到社会的好评。同时,于1907年创建了闽清县教育会,在各乡办高、初、小学34所,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承精神 续写传奇

  “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至于入墓之日,不敢偷活苟且而已”,在近代中国大变革的时代浪潮里,黄乃裳用一生践行诺言,为中国革命事业,为中国华侨发展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时至今日,东南亚一带华人仍尊称黄乃裳为“港主”,在诗巫建有“黄乃裳路”“黄乃裳中学”“黄乃裳公园”,诗巫的民众会堂和诗巫福州公会的会所里竖立着黄乃裳的铜像,以纪念这位开港先驱。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诗巫黄乃裳纪念公园

  在黄乃裳的家乡,矗立在闽清城关台山的黄乃裳纪念馆现已成为集纪念、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并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为擦亮“乃裳文化”品牌,闽清县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乃裳文化景观体系。通过修建修缮梅城乃裳广场、黄乃裳黄乃模故居、坂东镇黄乃裳纪念馆、湖头村乃裳街等,让黄乃裳的印记遍布城乡,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

  2021年,为纪念黄乃裳带领福州十邑同乡开垦马来西亚诗巫120周年,闽清县政府联合影视公司策划出品了电影《诗巫风云》,将黄乃裳带领福州同乡开垦马来西亚诗巫的拓荒史淋漓展现。当地还携手省市县乃裳研究会,编撰出版了《黄乃裳传记》《心萦桑梓功绩辉煌》《黄乃裳传》《纪念黄乃裳文集》等书籍,让黄乃裳的事迹为更多人所知。

闽清黄乃裳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传承报国情怀

  《诗巫风云》剧照

  斯人已逝,其风长存。黄乃裳身上那份对进步和光明的执着追求、利他与奉献精神始终闪耀光芒,激励着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接续奋斗。

  来源:闽清县委统战部、黄乃裳纪念馆、《福建统一战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