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福州道教基本情况

2010-12-01 00:00:00  来源:统战部  【字号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它是由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形成的。道教创立之前,福州在秦汉时就有方仙道和黄老道活动的踪迹,它是道教的前身。西汉武帝时有何氏九仙在福州于山修炼,后从福清石竹山道仙游九鲤湖。道教酝酿于汉代,诞生于东汉中期。东汉末、三国孙吴时的福州道士及在福州活动的道士有介琰、董奉;晋代有道人任敦;隋唐五代时期,道教全面发展繁荣,炼丹术最为兴盛。闽王王延钧、王昶崇信道,福州道教鼎盛。宋元道教分衍宗派,天师道、闾山三奶派、外丹派、内丹派、灵宝派、神霄派、清微派等派在福州有活动。明代道教各种教派分化基本停止,仅衍化成全真与正一派的两大派系。福州正一道士,继宋元之后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关系密切。清朝统治者对道教采取严格管理和限制措施,道教进一步衰落。明国初年,道教逐渐失去固有本色,一些宫观成为赚钱道场,道士成为一种宗教职业,虽如此,道教在民众中仍很有影响力。福州市区形成“八路道行”,有道士四五百人。现福州授道士有247人,市、县两级民宗局正式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292个,目前,福州市、县两级共有道教协会6个,即:市道教协会与福清、平潭、闽侯、连江、罗源等县级道教协会,现任市道教协会会长为石竹山九仙阁谢荣增,也是省道教协会的现任会长。

  福州各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道士:东汉末三国董奉,隐居福山修炼,精通导引之术,善医术,与南阳张机、谯郡华陀并称“建安三神医”;南朝王霸,善黄老之术,常于乌山南面凿井炼药,能“占瓦砾为金”,时闽中遇灾,他鬻金运米救济贫者,后于所居荚树下蝉蜕而去;白玉蟾,福州闽清县人,曾住持福州浦尾宫园前迎仙道院,被尊为南宗五祖的第五祖,被誉为“道教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才艺过人,书画两绝,著有多种道书收入《道葬》及《四库全书》,出生于南宋承传金丹派南宗道法,号称“南宗五祖”的第五祖;照天君,连江县人,唐中和元年(881年)生,为人疗疾治病,排疑解惑,悬壶济世,指引灾民逃离险境,后在榕树下羽化成仙,信众感其道行高深舍身救人的功德,在其羽化的榕树下建造神龛,长年崇祀;陈靖姑,福州下渡人,生于904的唐末,相传13岁到闾山许逊真人学法,道术精通,好生济世,常以摄伏魔精,救人危难,并曾助闽王(延钧)平叛、祈雨登,被封为崇福临水夫人,清道光年间被加封为护国太后元君,与林九娘、李三娘结拜为姐妹,合称闾山三奶派。陈靖姑被老百姓看成是母亲婴儿的保护神,是民间妇女求子、保泰、佑童的崇拜偶像。陈靖姑信仰,在福建、港澳台和东南亚华人圈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