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官祖厝:见证华侨桑梓情深的活化石
□侨厝档案
宋忠官祖厝,位于福州高新区南屿镇江口村九石自然村212号,三进院落,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世历经修整。这里是福州著名华侨之家——南屿镜江宋氏后裔宋良存、宋良浩、宋忠官兄弟的祖宅。至今,年逾八十的宋忠官先生,每年都会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宋忠官祖厝全景。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江口村九石自然村212号,一座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院落干净整洁。这是镜江宋氏后裔宋良存、宋良浩、宋忠官等兄弟的祖宅。这一家族的后裔,目前大部分生活在中国台湾、香港,以及印尼、新加坡等。
宋氏兄弟一家是著名的华侨之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富裕不忘本,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创下了捐资公益事业3亿多元人民币的传奇。三兄弟均因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被省政府立碑表彰。
11月20日,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走进宋忠官祖厝,带大家领略它那少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祖厝里的天井。
福州传统民居印记明显
记者采访时,正巧偶遇回乡的81岁宋忠官先生以及江口村村干部。宋忠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一点都不像年过八十的老者。他说,他每年都会回乡住一段时间,虽然在村里有新房子,但总要在老宅住上几天。
记者看到,宋忠官祖厝占地约2000平方米,三进院落,为清晚期建筑风格,坐北向南,合院式布局,穿斗木构架,石面地板,灰色的瓦片,本地特色的雀尾正脊;院落内配有古井,种植着香樟等本地树种,体现着福州传统民居的印记。
宋忠官祖厝建筑木构件有花鸟神兽、人物剪影等不同风格的装饰雕刻,反映了当时闽侯地区工匠的雕刻风格,展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手工艺技巧,对于研究地方建筑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
作为名人故居,它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还承载了丰富的地方历史和民俗风情,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的宝贵资源。
祖厝内的走廊。
古厝带来“七星伴月”福气
带着记者在祖宅内参观,宋忠官感慨良多。这处宅子大约是160年前由他曾祖建成的。他父母育有七儿一女,都在这里出生成长。七儿一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吉祥的“七星伴月”说法。他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也是这个宅子给他们家庭带来的福气。
和哥哥姐姐们相比,宋忠官是在祖宅生活最久的人,其他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去中国台湾及印尼发展了,而宋忠官受父母和哥哥姐姐所托,留在家里照顾年迈的奶奶,直到1967年奶奶去世。由于历史原因,宋忠官直到1978年4月22日才获批离开内地,到香港开始商业生涯。
彼时的香港,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勤勉睿智的宋忠官很快抓住商机,于1981年在港开办了“互益有限公司”,专营纺织染整业务。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公司一路发展壮大,成为集团企业,并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旗下拥有员工2.6万余人,拥有10多家子公司的国际认可的行业巨头。
2011年9月30日,宋忠官辞去了香港互益集团主席的职务。至此,这位纺织业的元老卸下了压在肩头整整30年的重担,离开瞬息万变的商战一线,这也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祖厝一侧的门楼。
宋氏兄弟尽心回报桑梓
村党委书记宋楚彪告诉记者,江口村是千年古村,村里80%以上的人姓宋,乃唐朝“四大名相”之一宋璟的后裔。
江口村纺织业兴盛。据《闽侯县志》记载,清朝时期便有人到台湾,进行纺织品贸易。时至今日,江口村依然有数十家纺织厂。
出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宋良存、宋良浩便是纺织业大军中的一员。1949年前,两兄弟随父亲赴台谋生,从事纺织事业。他们的纺织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兴旺。后来,哥哥宋良存留在台湾,成为台湾纺织业巨子,晚年侨居印尼。弟弟宋良浩的事业则扩大到新加坡。后来,宋良浩移居印尼,成了“印尼纺织大王”。
多年来,宋氏兄弟慷慨解囊回报桑梓,捐建了学校、医院、道路、公园、老人院、宗祠、水库等,捐助的行业涵盖文教、卫生、生产生活设施及其他社会事业,因为成绩显著,宋良存、宋良浩、宋忠官三兄弟均获省政府立碑表彰。
宋忠官在祖厝里留影。
花300多万元修缮祖宅
退休后,宋忠官每年都有一半时间在江口村居住,他说:“我是家里几个兄弟中在家乡生活时间最长的,老家有许多的亲朋好友,还有童年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回到家乡很温暖,南屿镇江口村是我最想生活的地方。”虽然在村里有新房子,但他每次回来都要在祖宅住几天。
宋忠官告诉记者,他这次回来是为了给学校孩子颁发奖学金,还要参加同学会。当年一个班40多人,如今离世的同学近一半,还在世的同学依然会定期聚会,感情很好。
七八年前,宋忠官花了300多万元将祖宅按照原样仔细修缮一遍。记者看到,古厝古色古香,没有破旧感,两棵百年老树也是枝繁叶茂。在中堂,也如当年的模样,墙上“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的对联,以及两侧的对联,都熠熠生辉。
“按照原样定做,但比原来的厚”,宋忠官特别提到屋顶瓦片的修复,几乎都换了一遍。仅定做瓦片都花了几个月,现在屋顶坚固得能走人,用50年肯定没问题。
旧宅修复后,当时宋忠官年近90岁的叔叔从海外回来,看到祖宅修缮得如此之好,驻足良久,把宋忠官好好夸赞了一番。
村干部表示,宋忠官的祖宅,应该算是村里十几座古厝中保存最好的,也是华侨爱国爱乡、回报桑梓的活化石。(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洪见文 陈少君 汪炜娜 文/摄)